教学动态

德法教研部赴三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调研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1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更加入脑入心,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全体老师于3月28日前往咸阳市三原县,去探寻身边的实践课资源,这也是教研室第五周基层教学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和党支部联合开展。

大家首先来到了三原县久负盛名的城隍庙。这座城隍庙始建于明初,于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其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中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整个建筑布局独特,结构新奇,飞檐落霞,鎏金映彩,体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杰出智慧。这里还是雕刻艺术的殿堂,砖雕、石雕、木雕无雕不精,处处凝结着民间智慧文化与审美创造性。大家沉浸于建筑、雕刻的精美艺术中,黄珞老师提出可以将这里作为建筑学院学生实践教学的基地,将他们的专业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及思政课教学融合起来。就着这个话题,大家展开热烈讨论:我们接下来的教学改革方案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这一块儿具体怎么做,李华老师谈了她的想法。大家纷纷补充各自想法,天气虽然很冷,但是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座城隍庙里还有三原名人于右任先生的很多书法作品。李华老师给大家讲了关于于右任先生爱国救国的一些事迹,孙莹老师朗诵了于右任先生晚年写的《望故乡》,人到中年,我们都特别能体会那种故乡远望而不得见的悲怆。

从城隍庙出来,一行人前往唐朝名将李靖故居,这里在民国时期是靖国军司令于右任先生的住所,后来是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住所。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同志曾来这里和杨虎城将军商讨具体事宜。历史中最打动人心的是细节,它们让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加鲜活、真实,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李靖故居正门上是于右任先生书写的门联: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正气乃孟子所言浩然之气,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不绝于缕的核心所在,也是德法课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教学素材之一。

行程结束后,在返程的路上大家复盘今天活动内容,纷纷表示有很大收获,希望今后多开展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

下一条: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举行集体备课会

关闭

微信平台 常用电话 QQ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