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原1953年成立的政治学科委员会基础上,历经马列主义教研室、人文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重要阶段,于2009年11月组建成立,于2018年5月正式独立运行,并于2018年6月获批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品德、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形势与政策等6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和思想政治教育1个专业系,9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构;设有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图书资料室;拥有陕西省文化厅和长安大学共建的“陕西省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党委为陕西高校第三批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学院拥有全国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陕西省第二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育部“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获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师德示范团队、全省高校团建标杆院系、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学院现有教职工90余人,专职教师80余人,承担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宣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得者2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4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陕西省“六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陕西省政协委员1人;市、县(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8人;陕西省文化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
学院于1988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目前,该专业是陕西省一流专业。同时拥有“环境与社会发展”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4个二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技哲学3个二级学科),拥有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资格。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为基础,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载体,以名师示范课堂为引领,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为抓手,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为旨归,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年来,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人,二等奖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学标兵”13人次、“教学能手”9人次,其他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16人次;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教育部“精彩一课”1项,省级以上一流课程、精品课程、“三进”课程、特色课程14门次。
学院始终按照“在马研马”的要求,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实践开展系列科学研究和理论阐释与宣讲。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4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40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摘登;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8项,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10项。学院重视学术交流,共主办、承办和协办学术会议24场,教师参加国内外会议410余人次。
学院未来发展将始终坚持开放办院的基本思路,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基地;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构建推出学术精品的科研高地;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构建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阵地”为主要任务,以“高举旗帜,坚守阵地,引领风尚,立德树人”为基本遵循,实施“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教学改革为重心,以制度完善为保证”的发展路径,在规模控制、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院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型,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信息更新至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