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学生联合会、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我校承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举行。我院王蔷、田雪航、亓红帅老师指导的《活“色”生“乡”:资源型村庄如何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基于陕西省3县16村的案例调查》作品荣获省级特等奖,实现了学院在该项赛事的新突破。团队成员包括黄宾、田雨潼、张雯、祝丽红、张娇、强子言、郝可彤、赵晨曦共8名同学。
获奖团队与获奖证书
作品立足“资源型村庄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主题,将资源型村庄划分为生态资源型、文化资源型、区位资源型三种类型,在问题诊断基础上,对资源型村庄展开分类论证,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测算得出三类资源型村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选取陕南留坝县、陕北延川县、关中长安区的16个代表性村庄进行案例分析,在陕西省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生成资源型村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三色”全国推广模式:绿色生态保护的“三变”模式、红色文化集聚的“三位一体”模式、金色城乡融合的“双循环”模式。
据悉,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共收到全省80所高校的参赛作品878件,经过资格审核、网络评审等环节,共有68所高校的321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经过学院认真组织、校赛层层选拔、团队精心打磨,最终我院遴选推荐的1件作品脱颖而出,荣获哲学社科社会调查报告类特等奖。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创工作,在校、院两级团委的大力指导下,学院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用好政策激励,先后出台了《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高水平竞赛获奖指导教师奖励办法(试行)》《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源”奖学金评选办法(试行)》等文件,通过制度先行激发学院师生参与科创赛事的热情;二是梳理优势项目,打造金牌团队,学院围绕学科专业特点,先后组织专任教师团队打磨科创赛事主题,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优势,组建可持续性高、竞争力强的学生团队;三是强化专业培训,注重实践研修,聚焦学生科创能力提升,先后邀请行业专家、获奖团队等开展专项培训,充分结合寒暑期社会实践、本科专业研修等开展赛事孵化与调研。通过“学、思、践、悟”育人闭环和“写、讲、做、展”技能提升,切实为学生科创工作赋能。
审核: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