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文本、义理和旨趣:中晚明《大学》诠释的核心问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23  阅读次数:
地点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10会议室 时间 2025年5月28日18:30

题 目:文本、义理和旨趣:中晚明《大学》诠释的核心问题

时 间:2025年5月28日18:30

地 点:马克思主义学院510会议室

主讲人:李敬峰 教 授

与谈人:刘康乐 副教授、闵 军 副教授

主持人:代建鹏 副教授

嘉宾简介:李敬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AHCI)《复旦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出版专著《关学四书学研究》、《关学<中庸>学研究》、《二程后学研究》和《二程门人》。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陕西省孔子学会副秘书长等。入选第五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星斗计划·新秀”奖、 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等。

讲座提要:《大学》是中晚明朱子学与阳明学辩争的典据所在。中晚明学者围绕《大学》分章、格致补传、亲民或新民等展开构思,形成数量众多、内容互异的《大学》改本,使得中晚明成为《大学》改本史上数量最多的时期。在《大学》义理上,中晚明学者围绕《大学》的宗旨、格物以及“三纲领”之间的关系等展开辩论,将《大学》的义理在尽可能的演进的方向上打开。要之,这一经典诠释与学术思潮的双向互动富含至深且远的学术史意义。

下一条:哲学语境中的现代性: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学术研讨会

关闭

微信平台 常用电话 QQ平台